<span id="864f4"></span>

    1. <span id="864f4"></span>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什么是工匠精神?王澤生用一輩子來詮釋

        2022-08-21 08:58:54

        近日有幸與王澤生老師進行專訪,了解到這是一位為了弄清楚“鐘表”兩個字,伏案鉆研四十余年的老師傅,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他背后豐富精彩的鐘表人生。

        ?

        當天,王師傅穿著一件天藍色的“首都治安志愿者”的志愿者T恤,顯得十分和藹可親。得知要拍照做專訪,王師傅不好意思地笑了,說自己沒想到要拍照。隨之落落大方地分享了他的鐘表人生與鐘表感悟。



        1.王師傅您好,感謝您百忙里抽出時間接受訪談。我們得知精通制表工藝,是行業內的大師,請問您是因什么開始接觸這個行業呢?


        我談不上是大師,那都是別人給的稱號。,那會兒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黨和國家安排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且干就要干好。當兵只是一個人生的階段,但進了手表廠就要準備干一輩子。



        2.那這么算下來您接觸手表的裝配和維修已經有40多年,這一路走來有沒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經歷呢?


        我在手表生涯經歷了很多的第一次。在手表廠安裝車間流水線的調游絲工序的時候,用眼過度。干到第五年的時候,左眼視力只有0.3,右眼1.2。由于視力原因不能適應在原工序工作了,車間主任安排我到流水四線當班長,帶領30多人每個月要完成一萬多只機械表的裝配,那時的口號是,我的1%失誤,到顧客手里就是100%的不合格。那會全班組人員上下齊努力,狠抓質量。手表質量最好,返修率最低的紀錄就是我們班創造的。


        后來廠里把統一機心的自動、日歷、星期結構的新產品試裝任務就安排在我們班進行,也是領導對我們的信任。


        1980年在昌平鎮公社手表裝配廠開始講機械手表的結構原理,1991年在北京表盤廠講指針式石英手表結構原理,對于一個普通年輕工人也都是第一次。


        2000年應聘加入到瑞士斯沃琪集團,在天梭品牌任技術代表,期間受到鐘表王國瑞士制表氛圍的熏陶,在原來的基礎上對手表的裝配和維修技術有了長足的提高和進步。


        2007年因工作調動進到中國鐘表協會,經當時的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正式掛牌,對鐘表維修工這個技術含量高,但是從業人員大多文化底子薄的特殊群體進行培訓、考核、評分、實際操作、評估等級,以期逐步規范這個行業的服務流程和技術標準。協會上下共同努力,把這個新領域的工作逐步開展起來,也算是個第一次吧。



        3.王師傅一直堅守在這個人們看起來較為枯燥的行業里,是什么讓您這么堅毅,一直堅持到現在呢?


        我是覺得干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好好干。干一輩子,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這跟我們那個年代受到的社會教育,當過兵磨煉意志有關,但更大是受我父親的影響。老父親一輩子是做食品行業的,老人家到80多歲的時候把幾十年積累的休閑小食品制作配方用兩年多時間整理出來,手寫了一本書。


        父親給我做了作了一個榜樣,也是這樣教導我。他說干什么都容易,濫竽充數最容易!但是要干好了,沒有一樣是容易的!要干一輩子學一輩子,還要努力學使勁鉆,還有30%不知道,有些真是用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做好。



        4.王師傅熱衷把自己的鐘表知識傳播出去,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慕名而來,那么對于年輕一代您有什么寄望嗎?


        肯定是希望一代比一代強。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笑.jpg),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不然社會沒法兒進步。


        但是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心態都比較浮躁,希望他們能恢復咱們中國老的優秀的傳統,勤勞聰明肯干。這一生做一事,一事學一生。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輩子愛一輩子。挺講工匠精神的。



        5.我們現在處于這個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查資料雖然很方便,但網上很多鐘表知識內容參差不齊,對此您是怎么想的呢?


        對這個我比較有看法。深圳鐘表展期間在我簽字售書的展位前,有個人看了我的書,問我這個能不能在網上看到,我說還沒有。他說這么厚的書看起來多不方便啊,現在的人們都使用手機多方便。這種說法是很典型的。


        雖然現在互聯網信息爆炸,但巨大的信息量都是碎片化的,而且網上很多文章都是無責任的,即使是專業性的東西,也是良莠不齊,缺少定義準確的保證。


        我覺得再怎么樣,都要堅持繼續看書,書的內容是系統性的,能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很多人天天看微信里面的心靈雞湯,但真正吸收到的營養有多少,一年過去了也沒多大差別。


        真正是干貨的東西需要下功夫學習,而不是看過就行。我希望能圍繞工作,認認真真地讀點書、認認真真地做點實事。



        6.您寫的這本《鐘表營銷與維修技術》非常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專業性,有人說感覺這是從未有過的鐘表知識“盛宴”,并且有“實用手冊”的意思,對此您怎么看呢?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在想,一定要有專業性、技術性,還必須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發行出版之前有人建議"XX大全”,“必讀”等等的冠名,但我覺得世界之大,能全得了嗎?360行,隔行如隔山,但同行不同路。我不給書做定義,把發言權交給讀者,讓讀者去發表意見,讓讀者去評價。


        這本書算是對自己一輩子工作的總結,也是向行業同仁的一個匯報。

        ?


        7.像上面您說到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更要堅持踏實地做,現在舉國提倡的“工匠精神”您是怎么理解的?


        ,反響很大。我覺得是因為符合了歷史的發展,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不管干什么行業,就是要兢兢業業,踏實能干,苦干加巧干。這是追求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只要有這樣的精神,各行各業都能做出成績來。但如果只是苦干,那只是匠人,要提升到大師層次需要具備傳播統籌的能力。運動員再優秀也只是運動員,而不是教練。


        在我心底一直都深藏著四個字,叫“登峰造極”。我做事情一直在追求“做到極致,登到頂峰”。生活在那個年代再加上受到了家庭影響和教育,讓我們堅定了一種想法:雖然這是平凡的一生,但要努力活出不平凡的精彩。



        8.王師傅這邊是一些網友對手表維修的問題,戴了幾年的機械表,有哪些配件是一定要換的?


        其實不管是機械表還是石英表,還是要修要更換的,尤其是那些防水的部件。即使防水的性能還能保持,但這些膠圈都是有一定的壽命的。沒有到最壞的程度也會存在隱患。兩年以后就應該去檢查或更新了。



        編后語:這次專訪感觸良多,在現代喧囂浮躁的背后,還有很多人沉著、耐心、把工作當做一種追求。時代流行一句話“印在腦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到行動上”,能用來總結這種精神追求。


        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希望我們亦能向王師傅學習這樣的精神!




        萬表世界

        致力于鐘表文化傳
        秉著中立、客觀的精神
        做專業的鐘表媒體?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神秘通道

        我們等著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精品久久AV导航
        <span id="864f4"></span>

        1. <span id="864f4"></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