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864f4"></span>

    1. <span id="864f4"></span>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江西省宜春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

        2022-08-18 16:51:31

        宜春中學2018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考試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眾所周知,人類知識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人類開始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面對陌生的自然界,開始關心自然,了解自然??陀^世界是什么構成的呢,古代的哲學家們以各自的智慧提出了水成說、火成說、原子說等等不同的回答。它們啟發了后人,有的還為后來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深化了認識。但由于世界的復雜性以及歷史的局限性,它們都未能、也不可能最終說服所有的人。于是人們進而考察人對自然界認識的過程及其能力問題。人是怎么認識客觀世界的呢?人有能力正確認識客觀世界么?盡管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斷發展著,然而只有自覺地掌握了這個過程,才能更好地推進這種過程。然而正如同客觀物質世界的紛繁復雜一樣,人的認識活動也是極其復雜的。盡管許多富有智慧的哲學家們對此作了種種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富有成果的見解,認識深化了,但同樣未能,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致的見解。

        于是人們進而研究爭論不休的原因。人有能力正確地表達并交流各自的見解嗎?怎樣才能保證人們正確地使用語言,以避免誤解,促進正確的交流呢?20世紀的西方哲學以近百年的時間認真地探討了這個問題,由此,20世紀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便成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二個轉向。但同樣由于問題的復雜性,至今未能達成一致的意見。這是白費口舌么?當然不是。通過研究,人們的認識大大地深化了,許多哲學家發表了種種精辟的見解,同對也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成果是十分豐富的。應該指出的是:有一些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是由于某些哲學家的看法的片面性的緣故。譬如,人工語言學派要求語言交流的絕對正確性,這是不正確的,是一種絕對主義。庫恩的范式(語言)“不可通約性”的觀點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它推進了人類對語言的認識的深化。由于各人的立場、觀點、歷史條件、社會地位、知識水平、教育程度、經驗閱歷等等的不同,對于同一個語詞或同一句話的理解是可以不一樣的。如對“質量”、“能量”等概念,不僅牛頓物理學家與相對論物理學家的理解不同,就是大人與小孩、中學生與大學生對它們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黑格爾曾說過:飽經滄桑的老者的訓詞,對于一個幼稚無知的兒童來說是難以完全理解的。然而認為語言不能絕對正確無誤地交流,并不等于否定語言相對正確地交流。相對正確的語言交流還是可能的,盡管誤解難免發生,但是誤解還是可以設法減少或克服的。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是同一種片面性的不同表現形式。

        根據以上所述,作者認為,閱讀和研究現代西方哲學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觀點:既應充分肯定各流派的合理內容,又應看到由于觀點、方法的問題而可能產生的種種缺點或不足。同時,對于這些缺點和不足,也應有一個全面的觀點:既要看到他們理論上的不合理性,又應看到這種不合理性背后可能隱含著的深刻的社會時代的意義。

        (摘編自夏基松《現代西方哲學教程新編》)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代哲學家們關于客觀世界的構成說給往后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寶貴的啟示。

        B. 關心自然、了解自然是人類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后面臨的首要問題。

        C. 古代水成說、火成說等非但不能使所有人信服,反而給世界帶來了復雜性與局限性。

        D. 人類認識活動極復雜,縱然認識能力不斷發展,人們對事物的見解也很難具有一致性。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工語言學派主張語言交流的絕對正確性體現出一種思想的片面性。

        B. 20世紀西方哲學因其語言學轉向掀起了人們對言語表達問題持久、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C. 文中黑格爾的話語形象地說明了在某種意義上,語言的交流具有“不可通約性”。

        D. 在人們的語言交流中,誤解難免發生,但并不能由此否定語言的相對正確交流。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從“客觀世界是什么構成的”到“人是怎么認識客觀世界的”,這種變化反映出人類知識發展的前進過程。

        B. 在作者看來,閱讀和研究現代西方哲學應具有全面的觀點,學會以辯證思維看問題。

        C. 對某一語詞的理解之所以具有相對差異性,主要原因在于各人觀點立場、知識水平等的不同,文章認為這種相對差異性不屬于“片面性”。

        D. 根據原文可推想,中醫與西醫雖語言體系有別卻可相互溝通,這體現了語言的可相對正確交流。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試題分析:因果倒置,篡改原文,正是因為有了關于語言學問題的廣泛討論才最終達成了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此題選項B因果倒置。

        3. 試題分析:篡改原文,根據原文觀點可知,認識理解的差異性是一種相對主義,而“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是同一種片面性的不同表現形式”,所以,理解的相對差異性也屬于“片面性”。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移? 交

        [德]約·雷丁

        ?“休息!統統到校園去!”

        孩子們從兩位女教師面前走過。只見粗藍布褲和絨線衫在你推我擠,幾乎看不見面孔。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塵土。

        ?“又粗野,又可愛,這群毛孩子?!崩夏昱處熣f。

        ?“這兩樣我都會注意到的?!鼻嗄昱處熣f。

        ?“經過一些時間,孩子們就會反映出他們老師的精神結構?!崩夏昱處熣f。

        ?“這是她從一本教育學的厚書上讀來的?”青年女教師心里想,“也許是昨天才讀到的。什么心理 社會領域和循循善誘呀,或者早熟的沖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很高興,我能夠第一次把這部書放進書架的最后一排。第二次教師考試完結了,現在這些理論家可以從我的背上滑下來了。她為什么不對我談談她的經驗?是要證明她的知識豐厚嗎?”???

        “瑪格麗特和托馬斯在休息時不用到校園里去?!崩夏昱處熣f。?

        這時青年女教師才注意到有兩個孩子留在教室里。女孩齊肘以下裝上人造假手?!跋忍鞖埣驳暮⒆?,”老婦人輕聲地說,“她可以用假手像別人一樣寫字。只不過她不宜到校園里去。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壞了,是很費錢的。托馬斯是一個鄰居男孩,陪著瑪格麗特,在休息時給她做伴吧?!?/span>

        “這兒的人真守舊啊!”青年女教師想,“為什么不取下那個孩子的假手,讓她到校園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塊兒玩呢?”

        “現在我要把我的櫥移交給您,德根小姐?!崩夏昱處熤钢G色櫥門說,“我這五十年來都使用這只櫥?!?/span>

        她用手撫摩一塊淺黑色的痕跡?!邦伾谶@兒起了泡。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師說,“愛德溫用一根線把它系在櫥柜的鑰匙上,在休息時把它點燃的。喏,這兒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贈給您?!?/span>

        “千萬別表示反對,”青年女教師心里想,“我今天就可以通知看守人,叫他把這些打掃干凈?!?/span>

        “不過我得把紀念品帶走?!崩夏昱處熣f,“您瞧見中間的抽屜了嗎?里面盡是紀念品。這一切都充滿著回憶啊?!?/span>

        青年女教師注視老年女同事把東西一件一件地從抽屜里取出來,放進她那空的大公文包里。其中有一塊污穢的淡紅色的心,一只木制的拆啟信封的刀,一只打著活結的人造小花球。

        從那兩個孩子的角落里傳來叫嚷聲。女教師們轉過身去一看,原來是那個先天殘疾的孩子用假手打男孩的頭。

        “喂!”老年女教師喊道,“托馬斯,朗讀一點什么給瑪格麗特聽吧?!彼龑η嗄昱處熣f:“瑪格麗特有時顯得不耐煩。這并不奇怪,我們只好原諒她?!?/span>

        老年女教師繼續在放紀念品的抽屜里翻找。青年女教師走到窗口邊去。

        “好啦,我收拾完了,”老年女教師說,“德根小姐,您可以接收這只櫥了。祝您領導班級成功。我早說過,他們統統是可愛的孩子。您得注意,您放紀念品的抽屜很快就會裝滿的?!?/span>

        “再見,孩子們!”老年女教師大聲說。

        “再見,埃爾韋特小姐?!焙⒆觽冋f。

        青年女教師在老年女教師的身后關上門,走到櫥邊,櫥還是開著的。這時她發現櫥子的最底層一格抽屜里有只鐵皮盒,盒里裝滿了紙條。女教師讀最上面的一張紙條:“埃爾韋特,灰色老烏鴉,你滾到梅勒去吧?!痹诘诙埣垪l上有如下的韻句:“啊,老天爺。請,請您懲罰老埃爾韋特!”其余的紙盒上也都寫著類似的咒罵語句。是用各種文體寫的,絕大多數都寫得整齊清潔,就和老年女教師給他們寫的那樣。

        青年女教師砰的一聲關上鐵皮盒,向門口跑去。

        “埃爾韋——小姐!”她中斷了喊叫。她本想喊:“埃爾韋特小姐,您還忘掉了一點東西?!钡址催^來想:“為什么我還讓她負擔這只鐵盒呢?也許是她故意留在這兒,留在這最底層的抽屜里的吧?可是這么多的紙條比花瓶還多?!鼻嗄昱處煱谚F盒放進那個空的放紀念品的抽屜里去?!斑@是基石?!彼?。

        “休息完了,小姐?!蓖旭R斯說。青年女教師沒有注意到鈴聲響了。

        ??? (有刪改)

        4. 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德根并不愿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教育理論在她看來是“鬼知道什么”的東西,埃爾韋特的一些觀點她也不以為然。

        B. “又粗野,又可愛,這群毛孩子?!睆陌栱f特對孩子們的評價可以看出她了解并熱愛這群孩子,能包容他們的缺點。

        C. 小說對德根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這既符合她不便多言的年輕教師身份,也便于展現其心理意識的變化。

        D. 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簡單的物品移交過程,小說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作者對教育問題的思考。

        5. 小說塑造青年女教師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6. 留下鐵盒,是埃爾韋特有意為之嗎?請結合小說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①以青年女教師的視角再現了“移交”過程,助推情節發展。②通過塑造初入教壇的青年女教師形象,展現了新老兩代教師教育觀念的差異.側面表現了埃爾韋特對教育的熱愛,對孩子的理解和寬容。③通過展現其最后思想認識的變化,深化主旨,引發讀者思考教育的真諦。???

        6. 示例一:我認為她是有意為之。①埃爾韋特是一個細致耐心的人,她一直在翻找整理櫥子,無意漏掉是不可能發生的。②她留下裝滿了咒罵語句的鐵盒是給德根老師的提醒,啟示她對孩子們要寬容。③她在離開時更希望忘掉不快,帶走美好的回憶。示例二:我認為是她無心使然。①瑪格麗特和托馬斯的吵鬧干擾了她,這使遺漏掉鐵盒成了可能。②鐵盒在櫥子的最底層一格的抽屜里,她客觀上有可能忘記翻找。③她是一個從教五十年的老教師,深愛著這一群孩子,即使是孩子們的咒罵.也是她難以割舍的記憶,她不會有意留下鐵盒。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A項,“德根不愿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曲解了文意

        5.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作用題。塑造年輕女教師這一形象的作用,主要從小說的情節發展、主旨表達、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是小說的線索,塑造了以為,善良,慈愛的青年女教師形象,讓讀者對教育問題產生思考,間接反應故事背景,揭示教育問題的中心思想。

        點睛:次要人物即陪襯人物或線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對主要人物起陪襯作用;②貫穿全文的線索,特別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我”,多起到敘述和見證人的作用,增加小說的真實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顯主旨;④推動情節發展。

        6.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的題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內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留下鐵盒的原因,應該明確觀點,老年女教師一直對過去的教學生涯充滿回憶,對班上的學生很關愛,鐵盒放在抽屜的最底層,或許老師沒有看到,老師沒有看到最底層的鐵盒,與學生寫給老師的紙條形成對比,對教育問題的深刻重視。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對話楊慶祥:是時候說出我們的傷痕了!

        訪談嘉賓:楊慶祥(評論家、學者、詩人)

        鳳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傷痕文學”這個概念的?

        楊慶祥:首先,我已經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書寫“改革開放”這段歷史,而且在書寫的過程中涉及傷痕的問題。這些作品包括前輩作家余華的《第七天》,閻連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還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發現整個批評界或者說整個文化界并沒有對這種傾向作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只是從非常簡單的社會學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來劃分的。我恰恰認為中國當下所謂“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實都是同一代人,他們都在面臨整個中國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傷痕或陣痛。他們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結構和情感結構,在他們的表達里面有共同的訴求。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新傷痕文學”之所以出現的重要歷史語境,是時候說出我們的傷痕了。???

        鳳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傷痕文學”,那我們先從“舊”的傷痕文學說起。,它是一個比較短命的文學現象,當時比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傷痕》,現在看起來是文學史價值大于文學價值的。那么屬于“新傷痕文學”范疇的文學作品,也會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說遺憾嗎?

        楊慶祥:八十年代的舊傷痕文學有個很大的局限,對事件的描述大于對人的描述,這就導致它變成一個非常短暫的潮流。?!靶聜畚膶W”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比如余華的《第七天》,在我的定義范疇里面它一定是“新傷痕文學”。但如果“新傷痕文學”止步于余華的《第七天》,它可能也會變成一個短命的文學現象?!兜谄咛臁返膬仍跁鴮懩J椒浅=咏诋斈昱f傷痕文學的模式。其實在我看來,應該上升到哲學和美學的高度。不能上升到這個高度,必然就會很短命,也不能夠提供更多的意義和路徑。

        鳳凰文化:你提到“新傷痕文學”不僅僅是發現和揭露,對這個時代也是有照亮和療愈作用的。這個“療愈”怎么體現?

        楊慶祥: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生活在中國的普通人在社會轉型的撞擊過程當中積累了太多負面的情感性的東西。個人跟世界的相處出現了問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出現了問題。而我們又沒有一個特別明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來對這些東西進行整合和改造,這就導致有很多人會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義的東西。對于真正的現代人來說,其實更需要一種理性的途徑。

        風凰文化:“療愈”就是表達出這種感情嗎?

        楊慶祥:不僅僅是表達,而是通過一個“語言化”的過程將這種情感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書寫可以把這種社會的創傷表達出來,個人的創傷和社會的創傷是互為一體的。這種創傷表達出來以后,我們就會發現自已問題的根源所在。

        鳳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觀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讓人滿意的,能夠擔當起“新傷痕文學”的療愈作用的?

        楊慶祥:有很多人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地寫,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還不存在。我覺得更年輕的作家他們的寫作方向是對的,他們采用的是一種對話的視角,沒有簡單地將傷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傷痕輕易地歸結于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靶聜邸辈皇?,更年輕的作家們可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問題。每個人只可能從自我出發然后抵達他者、療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已,然后重建自我這個現代概念的主體性。。

        (摘編自“鳳凰網”,有刪改)

        7. 對訪談材料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楊慶祥認為,“50后”到“00后”有著共同的心理結構,共同的表達訴求,這是“新傷痕文學”出現的重要原因。

        B. 由于寫作上太著力于具體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學和美學高度,舊傷痕文學因缺乏文學價值而成為短命的文學現象。

        C. “新傷痕文學”對時代具有療愈作用,可以通過書寫創傷使現代人以理性的途徑去對待自己在時代中遇到的問題。

        D. 年輕作家在寫作新傷痕文學”作品時采用了對話的視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已,重建自我主體性,再達到療愈他者的目的。

        8. 下面對訪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記者在對“新傷痕文學”提問時,一方面與本國文學中相似類型的作品進行了比較,另一方面也對其現實價值進行了追問。

        B. 楊慶樣認為余華的作品《第七天》在內在寫作模式上仍未擺脫舊傷痕文學的影響,因而不能屬于“新傷痕文學”。

        C. 楊慶祥認為“新傷痕文學”通過“語言化”的過程書寫負面情感,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轉化,可以將個人創傷轉化為社會創傷。

        D. 楊慶祥認為.雖然完美的“新傷痕文學”作品還未出現,但還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嘗試,。

        E. 楊慶祥認為老一代作家在創作上容易將作品中的“傷痕”簡單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識不足。

        9. 楊慶祥為什么說“是時候說出我們的傷痕了”?請根據訪談材料加以探析。

        【答案】7. B??? 8. BC???

        9. ①不同年代的人都在面臨中國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創傷或陣痛,已經有大量作品涉及傷痕問題;②目前文化界還沒有對這種創作傾向作出準確的判斷;③“新傷痕文學”的書寫有助于發現問題根源,對時代起照亮和療愈作用;④年輕作家已經在“新傷痕文學”的創作方向上作了積極嘗試,更值得我們重視。

        【解析】

        7.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訪談材料相關內容的表述。B項,“舊的‘傷痕文學’”,“缺乏文學價值”理解錯誤,原文意思是文學史價值大于文學價值。

        8.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訪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從文中看,楊慶祥是把《第七天》定位在“新傷痕文學”范圍里的,因此B項錯誤;C項“將個人創傷轉化為社會創傷”無中生有。

        9.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楊慶祥說“是時候說出我們的傷痕了”的原因,理解“傷痕”的內涵,說出我們的傷痕,可以表達我們共同的訴求;;有利于對過去有發現與揭露作用。

        點睛: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劉隆字元伯,南陽安眾侯宗室也。王莽居攝中.隆父禮與安眾侯崇起兵誅莽,事泄,隆以年未七歲,故得免。及壯,學于長安,更始拜為騎都尉。謁歸,迎妻子置洛陽。聞世祖在河內,即追及于射犬,以為騎都尉,與馮異共拒朱鮪、李軼等,軼遂殺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誅虜將軍,討李憲。憲平,遣隆屯田武當。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歲余,上將軍印綬。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可問,

        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勑,當欲以墾田相方耳?!钡墼唬骸凹慈绱?,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钡哿罨①S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于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明年,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

        明年,復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征側等隆別于禁谿口破之獲其帥征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及大司馬吳漢薨,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隆奉法自守,視事八歲,上將軍印綬,罷,賜養牛,以列侯奉朝請。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謚曰靖侯。

        (選自《后漢書·列傳第十二》,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征側等/隆別于禁谿口破之/獲其帥征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B. 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征側等隆別于禁谿口/破之獲其帥征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C. 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征側等/隆別于禁谿口/破之獲其帥/征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D. 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征側等?。瘎e于禁谿口破之/獲其帥/征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居攝”是攝政的意思,因為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處理政務。如周成王年幼時周公居攝。

        B. “屯田”指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漢以后歷代政府沿用這一制度取得軍餉和稅糧,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 “豪右”,漢以“右”為上,故稱“豪右”,原指西漢時出現的占有大量田產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戶。

        D. “謁者”,始置于春秋戰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也泛指傳達、通報的奴仆等。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劉隆出身皇室,是南陽安眾侯的后裔,因為其參與誅殺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劉禮和安眾侯劉崇都被殺,而劉隆免于死罪。

        B. 劉隆對世祖忠心耿耿,緊緊追隨,他曾在長安求學,后來把妻子、兒女接到洛陽,但聽說世祖在河內,就撇下妻子和兒女追隨世祖,結果其妻子和兒女被李軼殺掉。

        C. 東漢初期,天下墾田和戶口年紀不符合實際,朝廷要求重新上報,但很多官員偏袒豪強、盤剝平民。

        D. 建武十七年,劉隆被封為扶樂鄉侯,在大司馬吳漢死后,行使大司馬的職權;建武三十年,被封為慎侯。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明年,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

        (2)隆奉法自守,視事八歲,上將軍印綬,罷,賜養牛,以列侯奉朝請。

        【答案】10. A??? 11. A??? 12. A???

        13. (1)第二年,,他的同輩十多人都被處死?;噬弦驗閯⒙∈枪Τ?,只特地把他免官,成為平民。 (2)劉隆奉公守法,任職八年,交上將軍官印,罷官,皇上賜給他自己飼養的牛,讓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請見。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斷句。這句話主要講述劉隆跟隨伏波將軍馬援討伐交阯蠻夷征側等,逮捕了征貳,回來后被封為大國和長平侯的事件?!皳簟薄矮@”等為動詞,“擊”的賓語是“交阯蠻夷征側等”,“獲”的賓語是“征貳”,由此判斷“征側等”“征貳”后均要停頓。用排除法可知應選A項。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A項,“大臣或皇太后”錯誤,“居攝”指大臣代皇帝處理政務。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A項,“因為其參與誅殺王莽……致使……”錯誤,劉禮和劉崇參與誅殺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殺,而劉隆當時只有七歲,不可能參與這件事。

        點睛: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如本題A項,“因為其參與誅殺王莽……致使……”錯誤。

        13.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1)“明年”譯為第二年,“坐”譯為因,“疇輩”譯為同輩,“以”譯為因為,“特”譯為只,(2)“視事”譯為任職,“請”譯為請見。

        參考譯文:

        劉隆字元伯,是南陽安眾侯的宗室后裔。王莽代國君處理國政的時候,劉隆的父親劉禮和安眾侯劉崇起兵誅殺王莽,事情泄露,劉隆因為年齡不滿七歲,所以得以免死。等長大后,到長安求學,更始帝任命他為騎都尉。請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兒女并安置在洛陽。聽說世祖劉秀在河內,立即追到射犬趕上劉秀,(劉秀)任用他為騎都尉,和馮異一起抵御朱鮪、李軼等人,李軼就殺死了劉隆的妻子和兒女。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任誅虜將軍,討伐李憲。李憲被平定,派劉隆屯駐武當。

        建武十一年,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將軍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這時,天下開墾的土地多不以實數上報,另外上報戶口年紀各有增減。十五年,有詔令各州郡考察核實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樣,有些厚待豪門大族,欺凌貧弱,百姓哀怨,攔路呼號。當時,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稟報政事,皇上看到陳留官吏文書上的字,看那字,寫的是“潁川、弘農可以查問,河南、南陽不可查問”?;噬献穯栃」龠@字的來歷,小官不肯承認,抵賴說在長壽街上得到的?;噬蠎嵟?。當時,顯宗做東海公,十二歲,在帷幕后面說:“小官受郡守命令,應該是想拿開墾的土地來舉個例子?!被噬险f:“假如是這樣,為什么說河南、南陽不可以追究呢?”東海公回答說:“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邊的臣子,南陽是皇帝的故鄉,有很多皇家親戚,田地房宅超過規定,不能按標準?!被噬厦罨①S將盤問小官,小官這才從實招認,正如東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謁者考察核實,全部獲知欺騙作假的情況。第二年,,他的同輩十多人都被處死?;噬弦驗閯⒙∈枪Τ?只特地把他免官,成為平民。

        第二年,又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身份做伏波將軍馬援的副將攻打交阯蠻夷征側等,劉隆分兵在禁谿口打敗敵人,俘獲他們的將領征貳,殺敵一千多人,投降的二萬多人。班師回朝,他被改封為大國,為長平侯。等到大司馬吳漢去世,劉隆做了驃騎將軍,代理大司馬職務。

        劉隆奉公守法,任職八年,交上將軍官印,罷官,皇上賜給他自己飼養的牛,讓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請見。建武三十年,確定封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謚號靖侯。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烏夜啼

        李? 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①,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

        【注】? ①秦川女:晉竇滔妻蘇氏。苻堅時滔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

        14. 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 “烏夜啼”為唐時詞牌,內容多寫男女離別的相思之苦,李白此詩主題與其正相似。

        B. “烏欲棲”,正是將棲未棲,烏鴉叫聲最喧囂、最煩亂之時,人聽了不免惆悵。

        C. 第一句突出了城邊景色之暗淡,奠定了詩歌的感傷基調。

        D. “碧紗如煙隔窗語”一句寫女主人公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聽外面樹枝上烏鴉亂語的情景。

        E. 清代沈德潛評價此詩:“蘊含深遠,不須語言之煩?!毖院喴赓W。

        15. 這首詩是如何表現織錦秦川女的情感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4. AD??? 15. ①以歸烏夜啼渲染氛圍,為下面表現織錦秦川女思親念遠的孤苦作鋪墊。②化用竇滔妻蘇氏織錦贈回文詩的典故,使織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內涵更加濃厚。③“隔窗語”或“停梭帳然”等細節描寫細膩,讓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婦的孤寂哀傷。④“淚如雨”運用了比喻(夸張),形象地刻畫了一個獨自哀傷的思婦形象。

        【解析】

        14. 試題分析:A項,“唐時詞牌”錯誤,“烏夜啼”為樂府舊題,本詩為一首樂府詩。D項,此句是說透過紗窗看到女主人公好像在與人說著什么,其實她是在自言自語,并不是“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聽外面樹枝上烏鴉亂語”。

        15. 試題分析:注意分析“渲染”“典故”“細節描寫”和“比喻(夸張)”的手法,先打出手法,然后結合詩句的內容進行分析。

        點睛: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懷、托物言志、懷古傷今,表現手法主要是對比、擬人、烘托、動靜、虛實、抑揚、用典等,修辭主要是比喻、擬人、對偶、借代、設問、反問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詩歌或某一部分,表現手法和修辭集中在某一聯詩句。答題時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為什么是這種手法,然后分析藝術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寫

        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和個人命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遙游》中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的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河破碎風飄絮???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野馬也??? (4). 塵埃也??? (5).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試題分析:理解性默寫的題目難度比根據上下文默寫要難,首先要選準詩句,然后不要出現錯別字,此題注意提示語中的“國家和個人命運”“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這樣就能準確的答出題目,注意“絮”的寫法。

        三、語言文字運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錯誤的一項是

        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熱切期盼,是我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工作中就要瞻前顧后,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建設。

        ②張謇的《家誡》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對古代名人家誡進行輯錄與凝練,最終形成的別開生面的教子書。

        ③在高三學習經驗分享主題班會上,學霸李華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在復習應考方面的一得之見,同學們聽后表示受益匪淺,對下一階段復習充滿了信心。

        ④2017年央視元宵晚會短小精悍,創意十足,形成了除夕夜之后的又一波熒屏小高潮,成為一種新的一年為中國人加油鼓勁的強勁文化力量。

        ⑤中方認為,實現核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水到渠成地加以推進。

        ⑥回想大概幾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過共享單車。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這些共享單車大多銷聲匿跡。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①瞻前顧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慮周密謹慎,也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使用正確。②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或創造新的形式。使用正確。③一得之見:一點點膚淺的見解。用于此處謙敬失當。④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戲劇等篇幅短而有力。使用正確。⑤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該成語不能作狀語,此處用法不當。⑥銷聲匿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使用對象錯誤。

        18.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交互式是互聯網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的發布和互聯互通,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距離,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有效治理。

        B. 首師大創客空間配備了先進實用的硬件設備,在幫助學生實現創意的同時,見識和體驗到一些基本的加工技術,為創新奠定基礎。

        C. 這個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同其他省份一樣,遇到了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不斷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D. 李華以前是班里成績較差的學生,但在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鼓勵下,他刻苦學習,在期末考試中六門功課平均都在90分以上。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B項,結構混亂,應在“見識和體驗”前加“讓學生”。C項搭配不當,應將“所付出的”改為“所帶來的”。D項,不合邏輯,“平均”和“都”矛盾,應刪掉“都”字。

        點睛:結構混亂是常見的病句類型,有句式雜糅、暗換主語和中途易轍等幾種,句式雜糅表現為把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轍主要表現在前面的句子沒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現的新的陳述對象,暗換主語表現為句子前面沒有主語,而前句的主語不能作該句的主語。此題選項B句式雜糅造成結構混亂。

        19. 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 “愚兄太過矜持!”我對大我三歲、做事太過小心謹慎的老張說。

        B. 家妹是一個大方好客的人,只要家里來了我的同學,她都會十分熱情地接待他們。

        C. 這是我的高足,雖然年歲不大,但在研究方面很有自己的體會,你們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D. 這是我畫的一幅冬雪紅梅圖,煩請先生雅正,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答案】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l5個字。

        在周國平心目中,好學生應具備兩種能力。①__________,能從學習本身獲得莫大快樂。二是自主學習的能力,②__________。這是對學校教育的期望,應該使學生第一愛上學習,做知識的追隨者,第二學會學習,③__________。相反,如果是學生成了知識的仇人兼仆人,則是教育的最大失敗。

        【答案】??? (1). 是快樂學習的能力??? (2). 善于安排自己的學習??? (3). 做知識的主人

        【解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根據文意填空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自主學習的能力”,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從學習本身獲得莫大快樂”,第③空注意后文“知識的仇人兼仆人”。

        21. 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我國目前有52項世界遺產,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自然和文化資源的認可。世界遺產不是一地一國的遺產,是屬于全人類的,所以,保護世界遺產要有大格局,絕對不能追求商業利益,不能讓自然和歷史的饋贈在我們手中消失;只要我們把世界遺產保護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坐標上,就一定能夠保護好我國的世界遺產。

        ①即使是世界遺產,也應該屬于一地一國,然后才屬于全人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即使是保護世界遺產要有大格局,也可以追求商業利益,但不要過分。??? (2). ③即使把世界遺產保護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坐標上,也未必就一定能保護好我國的世界遺產

        【解析】試題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絕對的句子“保護世界遺產要有大格局,絕對不能追求商業利益”“只要我們把世界遺產保護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坐標上,就一定能夠保護好我國的世界遺產”。

        四、寫作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作家薛涌寫了一篇名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這樣一段話:蘇格拉底上街,是和人們論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兩千多年來依然讓人類受用不盡。如今人們上街,拿著手機隨處自拍,所見證的,則是自我的消失。

        對此你有何看法?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短暫與永恒

        這是每一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如何才能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是身為萬人之上的皇帝也是如此,從秦始皇的求丹到漢武帝的巫蠱之亂,再到明嘉靖的自我修道,無一不是人追求永生的表現,而這又有什么用呢?

        可曾記得那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我認為人和蜉蝣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別。即使是上古的彭祖也不過是800歲而已,對于我們來說已經是很長,但他仍然不是永恒,他仍然沒有超脫生死。

        是的,我認為沒有生物可以超脫生死,他們身上的物質可以,但是他們本身絕對不行。那以800年為春,800年為秋的巨樹不還是不行么?

        那怎樣才能打破這個怪圈?怎樣才能成為近似永恒?

        我認為,關鍵在于價值。我們總會有一天離開人世,所以及時創造為后人服務的價值才是重要的。只要還有人記得,那就沒有死亡,那就是活著,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罷了。

        所以,我想說,短暫不代表不銘記,長久不代表被人記住。歷史上有很多長壽的人,但是又有多少因為長壽到極點而被人銘記的?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燃燒,每個人天生燃料不同,但是怎么燃燒由自己選擇。有人選擇了爆炸,給世間帶來了耀眼的火花,照亮了別人前進的道路。歷史上因為過度燃燒而照亮他人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因為過度工作,有些人因為感覺到自己燃料不多所以決定釋放一次來幫助他人。

        正如蜉蝣也可以干出很多事情來一樣,生命短暫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大事。周瑜雖然短命,但是他為了一個國家的安穩四處征戰,最終在戰場上身中流箭,身負重傷,最后身亡。他可以輕易奪取高高在上的王位,但是他卻選擇了不,他選擇了為這個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于是有了赤壁之戰上的“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钡摹靶圩擞l”。他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獻給了自己的國家,用有限的燃料釋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成為最閃耀的將星之一。

        而只顧延長自己生命的人是不會形成那種永生的,因為他們會無惡不作,直到最后一刻還念念不忘再活一段?;蛟S他們也能永恒,但卻是遺臭萬年。不過很多無惡不作的人并沒有得到想要的長壽,因為他們幾乎都被人民的審判殺死。

        人生如此,朝代亦然。秦始皇曾想萬世皇位,而秦朝卻因此成為了短命王朝,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勤于政事的漢文帝并沒有追求王位的穩固,而是追求天下的蒼生,因此被世人稱贊,也為漢朝的大一統創造了局面。

        我認為,毀滅并不可怕,因為無意義的活不如有意義的死,就想在前面所說的利用有限的燃料進行爆炸一樣。很多朝代滅亡,很多人已經埋葬,但是他們仍然在時刻影響著我們。

        人的一生就是這么短暫,如果不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么東西就太可惜了。而我認為這話應該改一下,人的一生就是這么短暫,如果不因為做了好事而被人記住就太可惜了。我等高中青年更應努力,創造人生的輝煌,為祖國做貢獻。

        【解析】試題分析:①從自拍者角度立意:批判一些自拍者眼中只有自拍,而忽視了生活和親情的社會現象。②從蘇格拉底上街交流的角度立意:交流產生智慧。③從蘇格拉底與人交流時,交流的語言轉瞬即逝,但產生的智慧卻永久流傳,而自拍是想讓瞬間成為永恒,但沒有思想的“永恒”卻最易消失的角度立意:短暫與永恒。

        點睛: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的觀點是有傾向性的,傾向于對自拍的針砭,自拍本身是為了留住人生的瞬間,將瞬間定格以作為永久的留存,但薛涌卻認為自我在自拍中消失了,可見其對自拍是持否定態度的。此外,在文章中將蘇格拉底與現代人進行對比,凸顯蘇格拉底的智慧與現代人消失的自我。立意時,可從多個角度思考。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聯盟

        精品久久AV导航
        <span id="864f4"></span>

        1. <span id="864f4"></span>